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铁腕办铁案
杭州市环保局练好内功护卫蓝天碧水
本报记者 陈卓 实习生 陆丽萍 通讯员 钟兆盈 王勤

  近日,一起企业状告杭州市环保局行政处罚不当的环保官司,以原告主动撤诉了结。今年6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就要开始实施。有关专家认为,此法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将有更为严厉的处罚,这可能同时带来更多的企业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情况。
  面对越来越完善的法律体系,面对越来越有“维权意识”的企业,也面对越来越任重而道远的环保使命,环保部门准备好了吗?他们在严格依法行政上做起了怎样的功课呢?而一起起的环保官司,又会给环保工作者带来哪些思考?

  环保案:局长敢坐被告席
  去年9月20日,杭州市环保局接群众举报,对杭州某织造公司(以下简称织造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发现,织造公司扩建厂房项目须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主体工程就擅自投入使用,分别租赁给5家企业。当年11月,杭州市环保局对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停止使用扩建厂房,并罚款6万元。
  不过,织造公司并不服行政处罚,向省环保局提出行政复议。
  12月,省环保局认为此案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量罚适当,作出了维持原行政处罚的复议决定。
  织造公司对复议结果不服。今年1月3日,公司以杭州市环保局行政处罚程序不当和处罚依据不当等理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月6日,法院开庭。杭州市环保局局长何荣坤走进法院坐在了被告席上,和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出庭应诉。环保局长出庭应诉,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都是少数——何荣坤对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执法能力很有信心。
  庭审中,原告代理律师认为:杭州市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缺少事先告知程序,未告知当事人应有的陈述申辩权利;织造公司的扩建厂房项目为临时和非法建筑,而非环保局认定的“建设项目”,故不能予以处罚。
  环保局在辩论时给予了有力的回应:一来,环保局在作出正式的行政处罚之前,已向织造公司出具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而听证就是一种国家法律规定的比事先告知更加正式且更能保护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等权利的形式;二来,织造公司的临时非法建筑符合《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所称的“按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进行的开发建设项目”,故环保局认为其适用法律完全正确。
  庭审结束时,法庭未当庭宣判。庭审当天,原告方已向法官表达了撤诉的意思。十多天后,原告书面向法院申请撤诉。日前,法院裁定依法准予撤诉。

  胜诉反观原因:罚款密密定细则
  记者从杭州市环保局了解到,近年来,环境执法人员时刻都绷紧着一根“弦”——“当被告”。每一起处罚,从调查、取证到开罚单等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公正执法。何荣坤说,环保局不能规避当被告的风险,但可以通过规范的执法来规避败诉的风险。
  2006年9月,杭州市环保局结合实际,制定了《杭州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工作办法》,规定案件一旦发生,案件发生单位要出庭应诉,要及时提供案件情况说明材料,并要参与起草答辩材料等。因此,杭州市的每一位环保执法者都已绷起了这根“弦”,在办案中都力争把每个案件做成“铁案”。
  杭州市环保局2001年出台了《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量罚办法》,2006年和2007年又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完善修改。该《办法》在实践的基础上,以较科学的办法确定了不同类型罚款数额公式。

  铁面执法:现场取证办铁案
  4月15日早上8点刚到,杭州市环保局局长何荣坤走进环保投诉12369电话办公室,坐在电话机旁准备接听百姓投诉并进行现场查处。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15日是他自定“必修课”的日子——坐下听投诉,查处到车间。
  8点45分,第一个投诉电话响起。何荣坤立即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内容是一位女士反映某面粉厂与住户较近,机器噪声扰民严重,要求给予处理。放下电话,何荣坤即要求市环境监察支队会同环境监测中心站及时监测,并反馈投诉人。
  到上午10时,何荣坤已接到有关废气、噪声等污染方面的投诉电话10个,他对此一一进行记录,并仔细询问对方联系方式。
  这时,他接到一个急促的投诉声音:“我们拱墅区有一家铸造公司,排放烟气非常熏人,附近的人感觉喉咙都不舒服了。”他问清具体地点后,立即带领监察支队人员赶往现场。途中,他要求拱墅环保分局人员一同会合前往查处。
  一走进该铸造公司生产车间,刺鼻的烟雾就扑面而来。地上零乱堆放着煤块,地上还有些积水,整个生产区烟雾腾腾。公司相关人员说,收集废气系统损坏,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就直接排放了。环保人员巡查还发现了车间后面一条冒“黑龙”的烟囱。何荣坤指着“黑龙”说:“整治不好就提前关掉!”
  查完这家铸造公司后,他又根据喷漆废气影响居民生活的投诉,赶往沈半路某集装箱厂现场检查。
  局长身体力行的“必修课”,正是环保部门“铁面执法”的一面镜子。

  新环境新招数:模拟开庭练内功
  4月17日,“模拟法庭任务布置会”在杭州市环保局举行。这个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召开模拟法庭的具体方案。据悉,模拟法庭将在这个月底到5月初举行。到时候,围绕“环保案件”,将有“法官”、“原告”和“被告”等角色出现,为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
  据悉,去年一年,杭州市环保本级行政处罚案件就有440余起,比上一年有较大增加。同时,环保案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杭州市环保局在2006年和2007年的环保官司(含复议案件)都在5起以上,始终站于不败之地。而6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就要开始实施。该法对于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有了更为严厉的处罚,环保部门很可能将面临更多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严峻形势——这就要求环保工作者,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上,既要有一定的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
  杭州市环保局法规处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采取执法案件质量评比、组织法庭旁听、执法经验交流、建立“模拟法庭”和以案说法等方式来提高业务能力。市环保局法规处、城区分局和市环境监察支队也都配备法律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以便应付各种环保法律问题。